中新网江西崇仁12月1日电 题:充实“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江西崇仁新乡贤“蔬”写新篇章
作者 巫发阳 杨文辉
初冬时节,走进江西抚州市崇仁县三山乡长仁村甘蓝菜大棚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甘蓝菜长势喜人,一幅翠绿欲滴的蔬菜画卷映入眼帘,大棚内农户们正在辛勤劳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抚州市崇仁县三山乡长仁村甘蓝菜大棚种植基地内农户正在劳作。(资料图)崇仁县委统战部供图
为充分激活土地效益,新乡贤黄敏科学调整了基地的蔬菜种植结构,进行分季节多种类穿插种植,上半年种植西瓜、冬瓜等产品,下半年种植甘蓝菜,使得原本普通的土地变成了“黄金地”,既充实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我们基地今年下半年的甘蓝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亩,预估总产量可以达到180万斤。同时,因为我们采用了绿色无公害的种植技术,所以甘蓝菜非常受消费者欢迎,销路不是问题。”崇仁县明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敏笑着说。
“大棚经济”不仅是种植户的致富窗口,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据了解,甘蓝菜种植基地为附近的村民们提供了方便的就业岗位,长期吸纳20余名周边村民在基地里务工,村民成功实现了“土地流转+就地就业”,挣上了“双份工资”。
基地务工农户陈梅英告诉记者:“我在大棚做事已经有3年了,我们村好多人在这里做事,一年可以赚3万元,自己赚钱自己花,还可以减少孩子的负担。”
图为抚州市崇仁县三山乡长仁村甘蓝菜大棚种植基地。(资料图)崇仁县委统战部供图
看到基地务工农户的笑脸,黄敏也信心倍增,“今年市场销售前景挺好,我们基地的效益也可观,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努力把甘蓝菜种植打造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富民产业,也希望带动更多周边的村民群众一起参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像黄敏一样的新乡贤返乡,他们带头发展起了各种特色产业,崇仁县逐渐衍生出了紫薯、玉米、西瓜等农特产品。
近年来,崇仁县紧盯“项目”和“人才”两个关键,坚持新乡贤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新乡贤+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崇仁县积极发挥新乡贤生力军、智囊团、引路人作用,为助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下一步,崇仁县委统战部将积极做好新乡贤能人大文章,凝聚乡村振兴推动力,加强与新乡贤密切联系,鼓励引导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把新乡贤“软财富”转化为“硬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强大支撑。(完)
中新网银川12月1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2月1日从宁夏银川市获悉,今年以来,在实施移民务工就业3年推进计划过程中,银川市14万移民劳动力实现就业12.6万人,同比增长12.5%;近2500人参与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8.7%;全市4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移民2350人,同比增长44.6%,城乡共富新格局正在加快构建中。
今年以来,银川市按照“以致富增收为核心,以示范创建为载体,以产业就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落脚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移民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前三季度,银川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万元,继续领跑全区。
围绕“六特”产业、“土特产”、乡村旅游,银川市重点推进兴庆区优质蜜瓜联农带农发展示范项目、泾河村设施温棚扶贫产业园三期等产业项目16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5.7亿元。同时,银川市启动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计划,并在多地探索电商直播新模式,实现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发展”,不断推动本土品牌加速“出圈”。
此外,银川市今年还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投资1.7亿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银川市各地移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100%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3%。(完) 【编辑:刘阳禾】